1. <th id="7ttuw"><track id="7ttuw"><sup id="7ttuw"></sup></track></th>
    <li id="7ttuw"><object id="7ttuw"></object></li>

    <rp id="7ttuw"></rp>

    <span id="7ttuw"></span>



    遠程動態 您的位置: 鄭州大學遠程教育網 > 遠程動態 >

    “互聯網+”與未來學校的發展圖景




    編輯者: 鄭州大學遠程教育網發布時間:2018-01-31 10:35:57


      隨著“互聯網”技術深度介入到教育進程之中,對于傳統教育的組織形式勢必產生影響,目前學術界出現了關于未來學校圖景的討論。盡管學界對傳統學校教育褒貶不一,筆者認為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學校消失的可能性較小。鄭大遠程找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文件指出,在過去20年,學習模式、知識來源與知識之間的互動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并沒有被削弱。學習作為社會經驗傳遞的方式,學校組織有效構筑了學生與同伴和老師互動交流的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必然推動學校在課堂形式、課程教材、培養模式、教師角色、學校管理等方面發生變革,勢必出現教育流程再造的趨勢,重新塑造未來學校的格局。

      1.課堂形式更加靈活化,研討式課堂占據主導地位

      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教學人員的思維方式得以改變,課堂形式更為靈活多樣,慕課、私播課、微課程等大量引入,教學過程中減少了對傳統講課方式的依賴,教師和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更有教育性的活動之中。隨著翻轉課堂的普及化,教師授課的形式,已經不再是滿堂灌輸知識,大幅度減少了課堂上授課的時間,學生課堂上全程四十五分鐘都在聽教師講解的情形將不多見,增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學生獨自在課前完成課程材料的學習,然后在課堂上更深入地探討這些內容。教學內容不再是固定的內容形式,課程知識不再作為絕對的權威,更加強調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批判意識,更加注重探索知識的來源以及應用,課堂互動研討成為課堂活動內容的主流。

      2.課程知識更加多樣化,教材的豐富性極大拓展

      得益于信息、網絡與媒介的技術融合,課程知識借助數字化加工技術與生產平臺,推動學校課程從“棲居紙本”轉向“悠游網絡”。在網絡時空下,知識獲得的流動性速度加快、可視化效果更優、聯結性更強、交互性更高。數字課程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這將彌補傳統教材存在的資源量有限、信息表現手法單一等問題。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建設線上線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將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章金萍(2017)將一體化教材界定為“與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相配套,由紙質教材和多種數字媒體資源共同構成的新形態教材”。教材內容線上線下互為補充,將推動移動化、自主化和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學習成為未來的學習風尚。

      3.培養模式更加個性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強化

      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形成于工業社會。為了滿足大工業生產的需要,學校為培養標準化的勞動者服務,往往具有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評價體系等,畢業生素質也呈現整齊劃一的特征。然而信息化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多樣化,要求根據不同個體實際需求,推行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盡管高校學科專業實現了迅速擴展分化,更加注重小班教學,但是仍然無法滿足社會對于各層次人才類型的需求。對于傳統學校教育而言,汪瓊認為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支持個性化學習,推動大學課程模塊化、學制彈性化。學生學習期間,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更像一位超市采購者,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規劃,與老師共同設計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根據其期望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有選擇性地選修專業課程。美國創業公司Knewton研究主管戴維·孔茲(David Kuntz)力主“每個學生走不同的路”。學生的課程學習是由其自己的選擇和反饋決定的,外部學習環境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

      4.教師角色更加立體化,對學生發展有效引導的重要性凸顯

      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師職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學生的學習更加個性化,教學方式和知識來源都不同于以往,要求教師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改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認為,考慮到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潛力,教師現在應該成為向導,引導學習者通過不斷擴大知識庫來實現發展和進步。學生在“采購”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更像是“導購”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知識的選擇和學習。值得注意的是,知識不是價值無涉的,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形成與個性塑造和價值觀的塑造密切相關,而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作用不僅限于知識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涉及到知識的選擇,而這與學生的人生規劃相關,即學生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既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個性發展,那么對學生發展方向和人生目標的有效引導,更加凸顯了教師的重要性。

      5.學校管理更加數字化,決策的科學性得以實現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優化和數字校園的建設,學生在學校內部的所有活動都能夠通過數字的形式呈現??梢詼p少學校在決策過程中非理性因素,改變決策缺乏預見性和防御性的現狀,有力地推動學校決策的科學化。這包括在課堂上,學生的研討時間、回答問題、與老師和學生的互動、通過面部表情展現的關注度等。教師們通過數據分析報告,可以獲知在他們的課堂中哪些方式是奏效的,哪些不奏效。在校園內,學生的移動軌跡、課外活動內容和時間等;在餐廳內,學生的就餐時間、就餐選擇的菜品和主食等;在宿舍內,學生的就寢時間、娛樂內容和實踐安排等。這些內容通過綜合分析,可以呈現出每個學生的數字化圖景,幫助教師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業和生活指導。

    上一篇:在新潮的沖擊下教育研究質量普遍平庸低下 下一篇:微課可持續發展呼喚高質量的微課發展研究

    首頁 學校簡介 遠程動態 招生簡章 遠程指南 遠程問答 遠程專業 遠程公告 網上報名 聯系我們
    Copyright (c) 2006-2019 河南遠程教育網 www.somedaynevercomes.com 備案號:豫ICP備16029353號-23
    聯系方式:張老師:13603712410 微信或QQ:67769600 上班時間:周一到周六9:00-18:00
    地址:河南·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與康復前街交叉口路西鄭州大學南校區。(大學路75號東門)技術支持:河南自考網

    两个人一个前一个后面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