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科技大學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積極探索和建設高校道路教學社區和全球工程等教育資源共享組織。為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以優秀國際課堂工程教育實施平臺為契機,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依托網絡平臺,在雪源路建設教學社區。自1999年以來,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首,13所高校在大學路區聯合成立了大學路區教學社區。社區積極探索跨校選課、學分互認等各種形式的教學合作,建立了一校教育資源共享聯盟。通過社區選課網絡平臺,實現了學生選課、注冊、網上學習、成績查詢、教學評價、教師教學管理、登錄結果和相關人員管理等社區教學管理功能。學生可以查詢校際選修課信息,網上注冊,網上選修課,網上接受課程指導,網上答疑,實現校際選修課和信用互認。HOOL選修課程體系涵蓋11門學科,包括400門課程,除軍事科學外。350000多名學生參加了跨校選修課,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學界開展了一系列資源整合和創新開發的新型資源共享模式,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貢獻。北京學生發展、成員學校自身建設與高等教育發展。
積極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優秀工程師教育培訓是促進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重要改革措施。該校是首批進入精英工程的大學,借助信息化與國際化的結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育聯盟通過提供實時和互聯的國際工程教育實體課程、提供國際同步課程、國際工程師領導項目等,在課堂上建立國際工程教育的全球平臺線模擬項目作為專業選修課和必修課。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平臺。目前,國際工程基金會等課程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分析和互動教學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師生反應。
特別聲明:本網站指明原稿由其他媒體轉載,轉載于非商業性教育科研用途,并不意味同意其觀點或驗證其內容的真實性。正確的問題,請在兩周內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