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直在中國接受教育的我們,上課的模式一向都是固定而略帶乏味的:老師在講臺上自顧自的灌輸知識,學生有的聽得昏昏欲睡,有的則干脆開啟了小差,自娛自樂。偶爾有老師提問,大家也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甚至答非所問。
為了能夠更好地選擇適合我們孩子的教育放式,從而更加真實的去審視孩子所經歷的教育,冒險家搜集了一些教育先進的國家的教育方式,摘錄了其中一部分分享給大家。
法國:你的想法就是正確答案
除了外語和數學,法國中小學的考試題目幾乎都是以“申論題”的型式出題的。評分的標準在于對題目的理解力及邏輯推論能力,據說每一科考試時間都長達2-4小時,雖然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建立自己的論述,對體力卻是一大考驗(再次重申:養成運動習慣很重要)。
德國:不存在預習功課
在德國,德國的小學會花很長的時間,不斷反復練習從一加到二十。老師不會直接教學生怎么算;至于要用手指還是腳趾去算,那是學生的自由。孩子算出答案前,老師和家長都只會在一旁陪伴。
因為在德國的教育理念中,興趣是最重要的,借著長時間接觸和思考,讓孩子找出與問題相處的辦法,也等于讓他們不斷自我挑戰。
一位德國小學校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明德國的教育哲學:“我們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都達到相同的水平。身為一名教育者,應該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幫助他們創新思考。同時,我們應該牢記:老師的存在不是為了教給孩子知識,而是為了讓他們自己具備學習的能力。”
以色列:討論是教育的起點
我曾看過介紹以色列的相關節目,里面詳細介紹了猶太人的教育方式:畫面中,小學生們分成好幾組,面對面坐著、正在認真討論。
老師在接受采訪時,強調討論式教育的優點:“最重要的是教他們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讓他們學會自己找答案。”即使在大學里,仍然采用面對面討論的方式授課。
芬蘭:沒有跟不上進度的學生
芬蘭人有一句話,叫“沒有跟不上進度的學生”。而如果提到“教育先進國家”,很多人也會首先想到芬蘭。他們是怎么辦到的?
在芬蘭,老師至少要有碩士學歷,待遇也僅次于醫師和律師,而且在教學現場所擁有的彈性和權限也很高,這是讓芬蘭優秀人才投入教職很重要的誘因之一。
芬蘭的上課時數和課后復習時數都低到讓我們難以想象,但是他們也有考試,且以能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的題目為主。
上一篇:考生在畢業時不要輕易更改姓名 下一篇:自考掌握好方法就是提高效率